|
|
将军本色是诗人 |
|
|
作者:李岱松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5-12-07 16:06:50 点击: |
|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是也。”大诗人杜牧道出了诗人的真谛。以书法名世的湘人李铎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充满天真无邪、悲天悯人情怀的天然诗人,一个富有君子风雅、英雄本色的真正诗人,一个传承着楚风流韵、屈骚精神道统的爱国诗人。这是我在有缘欣赏到他的《李铎诗词集》后的总体印象和无限感慨。 李铎诗风格沉雄豪迈、洒脱奔放,灵动飘逸、隽永婉约。气势与词采并美,思想与诗情俱飞。 “汉武仙台朝北屹,轩辕衣冢向南骧。万木参天尊古柏,百花铺地荐玄黄。”“炎帝神光,炜炜煌煌。乾坤初始,莽莽苍苍。仰荷天庥,俯临宇疆。继天建极,抚民绥康。推演八卦,首创字纲……绿岭莽蓁蓁,麦积仙宸气入云。福地洞天连紫脉,石门斜月出冰轮。伏羲圣迹人文祖,道启鸿蒙宛尚存。对榻西堂清话歇,快将幽胜荐都门。”诗人通过对黄帝、炎帝和伏羲的缅怀与赞颂,表达了他热爱中华民族伟大祖先和辉煌文明的深切感情和豪迈气概。凌虚蹈空,视通古今,境界辽阔、气势磅礴。 “云崖设伏千兵勇,腹地藏戈万寇惶。壩上煎硝陈白雪,匣中抽剑露青霜。当年鏖战驱强虏,斩尽倭儿日月光。”这是诗人赴山西武乡参访八路军总部发出的作为军人的壮志豪情和英勇气概,体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强烈的悲愤。诗情浓烈,感人心魂。 诗人是环境的产物,诗歌是心境的产儿。挥戈战场当作豪杰,戎马吟诗定是英雄诗篇;思念故园定是游子,此时寄情山水,当另是一番田园牧歌、晓风残月。“汨罗西向洞庭间,晓雾初开水接天。远看千帆分雪浪,一螺青黛落苍烟。”好一幅绝妙的洞庭诗意水墨画。“洞庭间”、“水接天”,“分雪浪”、“落苍烟”将“晓雾初开”时的洞庭烟波、湖光山色跃然纸上。实乃灵气弥漫,格高境远。“别梦依稀到醴陵,状元洲下水涔涔。姜湾夜月波光冷,犹忆舱头送履人。”寄托了诗人对乡梓风物的赞美、对亲人真情的深深怀念。如诗如画,如歌如泣。非大才情不可为也,非真感情不能为也!“日梦潇湘风,夜梦潇湘雨。更梦潇湘一片云,载我潇湘去。俯首看潇湘,美景清如许。帝子乘风下翠岚,我亦随风與。”通过风、雨和云以及神话幻象的渲染,营造出飘逸空灵、高唱低吟和缠绵悱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强烈思念故园———潇湘之情。诗情何等澎湃,风度何等潇洒!犹如洪才河泻,逸藻云翔;一咏三叹,荡气回肠。 诗人是大自然之子,时代之子。李铎早岁好入名山游,乐到社会走。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洞察现实,感悟世界。每每此刻,诗人感奋,兴会无前,妙语连珠,诗达性天。留下了很多歌唱山川风光、时代巨变的妙句佳篇。“濛濛烟雨暗青山,万壑千峰隐翠岚”的《漓江行》,“漫步深林风渐起,濯手清泉山涧里”的《采桑子·西湖漫步》,“乡书日夜浮黄鹤,闲却霜天万里鸥”的《登黄鹤楼》,“斜依玉栏赊月色,一轮明镜照西堤”的《月夜听涛》等等歌咏山川风物的诗,犹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看似信手拈来,无不见其修养和境界。还有“绿树银灯光熠熠,无边星火暗银河”的《唐山新貌》,“千百楼台烟雨中,洪波津渚卧长虹”的《株洲新貌》等,热情地讴歌古城变革的新气象,洋溢着诗人热爱新时代的满腔情怀。在《欣闻水下发射火箭》中,他发出了“云物霞光拂曙曦,潜龙伏海射虹霓。……一横剑气秋风爽,直入青云带水犁。”可谓神来之笔!好一个“直入青云带水犁”,举重若轻、浑然大气。化水犁为神奇,播一芥满须弥。诗人见岭南梅开,诗泉如涌,欣然题《赋寒梅颂》:“绿萼盈枝逾小墙,冰肌玉骨喜凌霜。西风不解寒梅意,斗却西风蕊更香。”活脱脱一幅寒梅写意,诗中有画境,画中有诗情,盛赞梅花凌霜之风姿,隐士超脱之标格,壮士雄阔之怀抱。借梅自励,托物咏志:“独具铮铮性格,此人之所以向达也。” 李铎虽然已逾古稀,但是将军暮年,当应壮心不已。正如他在《七十述怀》中所写的那样:“文翰丰剀切,闻鞭更奋蹄。扶云攀桂殿,再逼几层梯。”可以看出李老一生志存高远的艺术追求,同时还可以遥想他正在不断抵达的诗意妙境。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