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悠悠诗韵泽神州——记第一届中国诗歌节 |
|
|
作者:杨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编:周占林 日期:05-11-08 08:36:24 点击: |
|
金秋十月的马鞍山,连空气都飘散着诗的芳香,第一届中国诗歌节让这个城市因诗歌而灿烂。布满大街小巷的彩旗、绿树阴中的红灯笼、醒目的鲜红条幅烘托着节日气氛,就连商场超市也张挂着诗联,古诗竞对活动吸引着市民们踊跃对诗。在冠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畔李白纪念馆前,在市中心的广场上,吟诵诗歌的声音此起彼伏,响遏行云。从稚气未脱的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来自韩国、日本及香港地区的客人,都加入了吟诵的行列。公园里有以诗编成的灯谜,展览馆里有中国当代诗人诗集展、李白研究成果展,街上有大型踩街巡游,河上有龙舟竞渡,无论走到哪里,不经意间就与诗相遇,与为诗而狂欢的人群相遇。 马鞍山与诗有千年的缘分,自南齐著名山水诗人谢朓开始,李白、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贾岛、杜枚、苏轼、文天祥等数百位著名诗人都在马鞍山留下他们的足迹,留下千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这里的山水情有独钟,对长眠在这里的谢朓深怀敬慕,曾先后6次来到这里,并以此为终老之地,为这里写下50多首诗篇。这里还有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如今的马鞍山市依然钟情诗歌,自1989年起,该市已连续16年每年择重阳节举办国际吟诗节,全市现拥有“古诗词吟诵协会”、“太白吟诗节社”、“老年桑榆艺术团”、“少儿吟诵艺术团”等众多诗词吟诵群众团体,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古诗词吟诵团体互为交流。 今天,又有来自国内外的100多位诗人、学者会聚在这里,欢庆这诗人的盛大节日,举办诗歌论坛,探讨中国诗歌的民族性和当代性相统一问题。诗评家谢冕充满诗意地道出自己的心声:“我怀着非常快乐的心情参加这盼望已久的第一届诗歌节。到这里来,看见雨点飘浮在空中,把草地染成绿色,在迷濛中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诗意。千年以来数以百计的伟大诗人走过这个地方,到处有他们的脚印,空气中飘荡着他们吟哦的声音。”诗人叶延滨把诗歌比做城市的精神名片,诗歌透视出城市的文化等“诗意地栖息”的课题。诗人李瑛说:“举办诗歌节体现了国家对诗歌作用于人民心灵的重视,对弘扬诗歌传统,推动诗歌创作的重视。诗作用于人的情感,使人变得更纯洁、更聪明、更崇高。” 诗歌这颗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在诗歌节的开幕晚会上熠熠生辉,悠悠诗韵从管弦丝竹的鸣奏、曼妙优美的舞蹈中飘逸而出,从抑扬顿挫的朗诵、婉转清扬的歌唱中流淌而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眷眷乡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盎然春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离别寄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山水诗意,《春江花月夜》的空灵悠远,《满江红》的壮怀激烈,“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向往,“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的人生感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雄健……从古到今,无数优秀的诗篇汇聚成滔滔的河流,滋养了我们的心灵,浸润了我们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诗让山水变得神奇,诗让人生得到升华,诗让今夜如此美丽。(杨鸥)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