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词伉俪共奏抗战歌 |
|
|
作者:贺新辉 来源:太原日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5-10-20 09:09:49 点击: |
|
程千帆与沈祖棻,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的一对著名的诗词伉俪。沈祖棻清才妙质,冠出侪辈,有“当代李清照”之誉;程千帆家学渊源,卓尔不群,素有才子之曰。二人的结合,词林传为佳话。 我是1986年秋专程到南京拜访程千帆的。当时北京燕山出版社决定出版我主编的《宋词鉴赏 辞典》一书,提出要程老担纲学术顾问。程老是南京大学的教授,除教学任务外,手头有三件大事在做:一是他被全国诗词界推举为中国唐诗研究会会长,对唐诗及研究会的工作,正在做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二是担任国家重点科研工程项目《全清词》的主编;三是整理、准备出版沈祖棻的《涉江词》、《涉江诗》。那几年,在编写《宋词鉴赏辞典》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在不断地困扰着我,如:唐宋诗词这么美仑美奂的艺术珍品,“四人帮”为什么要封杀它?中国传统诗词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当代的读者尤其写新诗的人,应当从中学习些什么?程老在课余时间约见了我,谈完做学术顾问的事,本欲告辞,无意间我谈出了自己的困惑,程老便坚持留我到他宿舍小聚。在他那典雅、清净、散发着书香气息的书斋里,程老很文静却十分认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他说:“什么是中国诗歌的精神呢?这就是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由衷的热爱,对广大人民深切的同情与关怀。”他认为,这一精神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从屈原发端,到杜甫得到更充分、更深切的体现,并为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元好问、关汉卿、龚自珍、毛泽东等诗词家所继承与发扬,成为中国诗歌一个极其优秀的传统。唐诗、宋词、元曲这些诗歌发展史上的艺术高峰,尽管艺术形式不同,但这个诗歌精神却得到了发扬。即使像陶渊明这样的隐逸诗人,李白这样的浪漫诗人,李清照这样的婉约词人,也会时时意识到自己身上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有些诗人、词家,即便是在抒写自己的家庭、亲朋甚或是情爱的不幸遭际的时候,也不忘记对国家命运与时代的思考与忧虑。说到这里,程老加重语气说:“‘四人帮’把古典诗词都视为是封建时代的东西,甚至认为是谈情说爱的靡靡之音,加以封杀。这叫做数典忘祖。” 当时的程老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但是看上去还很年轻,一头黑发,满面红润,也不见皱纹。他稍作停顿,又接着说:“新诗人所要学习和继承的正是这种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的诗歌精神。‘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这种精神得到了发扬。”他指出,郭沫若、刘半农、刘大白、艾青、臧克家等著名诗人的作品中,都可以折射出这一精神与传统,郭沫若的《女神》、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尤其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精神。到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军入侵,民族危亡,国破家丧,这一诗歌传统更加得到发扬。他举例说明,田汉写出了《义勇军进行曲》;光未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田间写出了《给战斗者》;连以低吟浅唱名世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也写出了《狱中题壁》等一系列反映时代心声的诗篇,融入了时代的大洪流之中。讲到这里,程老显得有些激动,他说:“当然,我们这些研究和喜欢旧体诗词的人们,也奋起战斗,用诗词的形式,打击敌人,讴歌英烈,针贬时弊,为抗战尽一份心力。在抗战前线的有朱德、叶剑英、陈毅、续范亭以及延安的”五老“等;在大后方的有柳亚子、郭沫若、闻一多等,我与妻子沈祖棻也忝列其中。形成了一支可观的诗词创作队伍,为抗战文学增添了一份不可忽视的力量。” 说着,程老取出沈祖棻女士的《涉江词》书稿,给我翻看。整个词稿,从日军侵华、抗战全面展开,到南京失守,到武汉会战,到长沙战役,到台儿庄大战,到汪精卫叛变,到珍珠港事件。到中印联合作战,到日本好战的近卫内阁倒台,到希特勒副手赫斯飞英,到日本投降等等,均有词作咏其事。全书沈女士的词稿,加上程先生的注释,就是这对爱国的诗词伉俪,用词的艺术形式写就的一部抗战史。 沈祖棻的《涉江词》、《涉江诗》出版后,程老寄赠我各一册。我在应约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编选的《中华诗词鉴赏辞典》一书中,选收了其中的29首诗词,并由程老鉴赏、注释;加上程老自己的4首,共收入夫妇二人的抗战诗词33首。出版后,在诗词界和读者中引起不小的反响。 程千帆、沈祖棻是我国现当代诗词界堪称大家的一对伉俪。《涉江词》中有一首《采桑子·千帆客中寄示小词戏答》:“风怀绝代销魂句。后约前期,旧好新知,刻意轻狂教酿诗。桃根桃叶牵情处。尽许相思,待到归时,亲检吟囊索近词。”这是年轻夫妇之间的一首闺情词。抗战初期,沈祖棻偏处四川雅安;程千帆客居异地,寄示新词,颇深眷恋。沈祖棻乃戏为小词调侃之。“风怀”为述情之代称;“绝代销魂”则是其本作之佳妙深情。这是对千帆词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伉俪情深的同心认可。二句以下则全系揶揄、调侃之笔。“后约”三句犹言旧好新知,前后约会不断,你可以刻意去亲热一番,写一些清狂的诗句送给她们。“刻意伤春与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是李商隐赠杜牧的诗句;“直到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句子。词人将丈夫与小李杜相比,可说是一种通脱的“雅谑”。下片的“桃根桃叶”也是典故。桃叶、桃根两姐妹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钟爱的女子,王曾作《桃叶歌》以宠之(见《古今乐录》)。这几句是说,有点艳遇,也无妨碍。只不过回来时我要亲自检查诗囊,看是否半盈?这当然是玩笑,似乎有些出格,只有慧心的词人才会做得这般洒脱、巧妙。难怪国学大师沈尹默将二人喻之为“今时之赵诚明、李清照”,称赞沈祖棻的词“极平凡而极生动感人,真词家行当语也”。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