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味全失。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柳忠秧能做到古赋为体,今辞为用。且看柳忠秧的《国骚》第三节:“闻春声兮动云樯/漫洪波兮展浩荡/行巴陵兮吟野草/忆岁月兮生惆怅/悲巫水兮呼屈子/恸千年兮哭国殇/痛茫夜兮招楚魂/祭先灵兮追故里/咽楚歌兮唤楚乡”。在屈子故里,诗人咽楚歌而唤楚乡,把自己孤独远游的楚人情结抒发得淋漓尽致!综观柳忠秧的写作,既遵循辞赋的基本规律、体征、特点、韵味,又能在思想、题材、意境、语言、结构等各方面有所创新,真正做到了师古而不泥古。 谈及诗歌,柳忠秧似乎特别来劲,在座的人无不被其陶醉的神情感染。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楚人的才气,更多是狂气。于是暗自思忖,在九十年代以降的消费文化语境中,中国当代文学在世俗化浪潮中随波逐流,放眼当今诗坛,我们禁不住发问:反抗世俗化文学和文化潮流之诗坛猛士有几人?我想,柳忠秧不是一个么?
(马忠,著名作家、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