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人 >> 柳忠秧 >>

柳忠秧《楚歌》解读十条


作者:郑祥琥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1-12-06 21:52:44  点击:


段文字中,诗人野牛指出:“‘自君’出自《楚歌》的‘我向九天我自君’一句,我借用来指称《楚歌》中那种纵横交错、来去自由的意素。‘自君天下’又是一个原创概念,指个人对天下的自主态度,非王者气概不能纳之。……对于柳忠秧和他的《楚歌》来说,‘自君天下’意味着自由狂放的想象,激情的自由挥洒,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第六、崇古而不泥于古,召汉魏盛唐之诗风诗骨诗魂  
  柳忠秧虽然写古体诗,但是并没有食古不化。作为一个古体诗人,他对这个时代表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用儒家的话语来说“柳忠秧是个具有入世精神的诗人”。他有着强烈的担当意识,时代意识。柳忠秧认为,诗就应当有贵族气,诗人就应当平交王侯。柳忠秧非常反感当代的一些诗人猥猥琐琐,像个氓流,认为诗人就应该气宇轩昂。他提倡古诗也是因为当代诗人大多已跟不上社会的节拍,因此古代诗人所展现出的主流意识、士子风度、宽博情怀、人文气韵以及社会参与力,正是当代诗人必须好好学习的!  
  第七、古今豪放派的杰作  
  柳忠秧是一个豪放的人,他喜好饮酒,千杯不醉,人称“柳不倒”。他尤其喜欢在半醉半醒的状态下作诗,这有种李白的风采。柳忠秧的诗异常豪放,有人分析认为是一种“悲豪”,与李白式的“天豪”,苏轼的“哀豪”,辛弃疾式的“情豪”,毛泽东式“直豪”,可以并称。不管这种分析正确与否,柳忠秧诗歌中的豪放之气确实让人侧目!如这样的诗句“掀桌横扫小蚍蜉,把酒痛书大胸襟!”“十面沧桑穿胸来,嗤目断喝吞熊罴。”这些诗句均体现出柳忠秧真楚人的真性情、大狂放。  
  第八、楚文化的大悲大痛  
  在《楚歌》中具有很明显的悲剧意识,如这样的诗句“魂已归兮魄为雄,肝胆裂兮苦已极!”“悲莫悲兮城自毁,痛且痛兮心将亡。”这些诗句表明,《楚歌》绝不是赞歌,而恰恰是悲歌。这与楚文化的悲剧意识是一脉相承的。对此柳忠秧体会很深,他曾说:“楚文化她的悲剧精神更为深刻,充满着大悲大痛、大情怀、大勇气,死而复生,凤凰涅槃。”  
  第九、并非歌颂帝王将相  
  有人认为柳忠秧在《楚歌》中陷入一种帝王崇拜,为各式帝王歌功颂德。这种批评的声音,失之于武断和谬误。要知道,历史虽然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仅仅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不可否认,帝王将相在历史转折关头,其个人行为,对历史走向有巨大影响。因此这些帝王将相都是绕不过去的,我们不可能写一部没有帝王将相的中国史。否定了帝王将相,实际上就否定了中国的正史,其本质是用现在的眼光将古代的一切全部打倒。《楚歌》中对帝王将相的歌颂,虽然带有英雄史观的影子,但柳忠秧对此还是清醒的。他只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帝王将相,对他们的错误也有所批判,对他们的历史局限性也有所点明。这应该是柳忠秧的辩证思考吧!  
  第十、宽容的大历史观  
  《楚歌》作为一组纵横上下五千年的史诗,是用一种大历史观来看待历史。这既不是古人的历史观,也不完全是今人的历史观。柳忠秧看到了历史的吊诡,也看到了历史的无奈,看到到相关史实的问题,也常常能看穿其虚伪与真实,从而给予客观的评判,既不责备古人,也不妄加称赞。对于历史人物的评判总是存在多角度,由于《楚歌》中提到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其中一些人在史书上褒贬不一。读者如果根据柳忠秧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而大谈正确与错误,就实在没有把握柳忠秧的深意。《楚歌》是诗,而不是历史论文,如果有些历史评判还不太到位,那作为诗歌的一部
9 7 3 1 2 3 4 8 :

上一篇:论《楚歌》的史诗品格

 下一篇:人出大狂楚 心有雄血流
  相关链接
柳忠秧:一个人的诗文学之梦     野牛  2012-06-11
世无孤品柳忠秧       2012-05-16
七古•怀甫亭前伤杜圣•人间春来已无诗     柳忠秧  2012-04-18
天下江山黄鹤楼     柳忠秧  2012-02-21
神 龙 诗 章     柳忠秧  2012-02-03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