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从!”(第三十三章)坚信人类崇高精神的不朽;“衮衮诸公猛回头,楚歌长鸣警世钟!”(第三十五章)“回头”看历史是为了今天“长鸣警世钟”。 楚文化的突出特点就是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参与意识、道义承担,表现在艺术上往往是感情强烈、激情澎湃、直抒胸臆。《楚歌》在艺术上正是突出地表现了上述特点。第四章写道:“我歌云泽波汹涌,我唱幽兰空谷深,我吟情骚香万里,我啸荒原横无际,我忆寒梅夜不寐,我抚芳琴无人听,我叹世间心不古,我哭寰中绝弦音,我号家国悲声远,九歌动地天亦惊!”诗人在这里连用九个“我”字领头,依次用“歌”、“唱”、“吟”、“啸”、“忆”、“抚”、“叹”、“哭”、“号”九个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动词,组成九个排比句,其感情的表达可谓一泻千里, 淋漓尽致,到最后真正达到了“九歌动地天亦惊”的强烈艺术效果。这可能就是作者别具意蕴的“九歌”吧!在全诗的结尾,诗人写道:“离骚国里多奇韵,一曲楚歌鬼神泣!”说明作者是在自觉地追求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楚歌》也真正达到了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笔者还要特别指出,《楚歌》中有一些很好(或者说很妙)的诗句是可以让人过目不忘、甚至长久记住的。例如,前文提到的“悬臂可写动地诗,泼墨能抒通天情”(第二章),把诗歌的情感力量写得非常具象、生动,给人印象深刻;“不信春风唤不回,不信琴台无知音”(第二十四章),表达对追求的执着、自信,具有感人的力量;其他如“爱晚亭里说朝霞,岳阳楼畔诉孤愁”(第十八章),“长江之水天之泪?直泻千里坚必摧”(第二十章),“秋月秋雨吟楚骚,千年伤悲千年痛”(第二十八章)等等,都是我非常欣赏、喜欢的诗句。
(余三定,著名学者、评论家,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云梦学刊》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