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window).scroll(function() { //$("body").css({"background-position":"center "+$(window).scrollTop()+""}); if($(window).scrollTop()>=250){ $(".nav").addClass("fixedNav"); }else{ $(".nav").removeClass("fixedNav"); } }); });
  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刘海星 >>

韩作荣:《松弛的状态与诗的魂魄》


作者:韩作荣  来源:中诗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4-04-14 08:44:17  点击:


么,是具有审美意味的揭示,给人以启迪的作品。
  诗人的着眼点,常常是一幅画,或是摄影作品。他写《梦想的诞生》,一个没有头像的女人,表达的重点却在脚上:一双赤脚,既有领略溪水濯足的欢快,又能在林中翻跳飞奔,或许描绘着梦想的清纯葱郁,没有边际,而梦想的实现则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进取吧。“我以为,没有头颅的地方∕才会产生梦想”,是引人深思的话语,也许预示着梦想本该打破理性的束缚,是一颗头颅也装不下的色彩斑斓的诺大的空间;它引领读者共同加入创造,让每个人都成为梦想的创造者。他写《停留》,整个画幅似乎都活了起来,于沉重、压抑、寒冷,近于绝望的色调里,诗人却发现一条褐红色的弱光,是温暖的曙光,是希望、警醒,给人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受。而更为憾人心魄的,则是《战争的记忆》:没有残酷的场景,没有废墟,硝烟和战火,可一组照片之中,晶莹的珠链上系着阵亡军人的名牌;一瓶牛奶和军用水壶立于一起;餐盘上的刀叉旁是一把带着血痕的匕首;烟盒里排列的香烟中竟有一颗子弹,尖锐的一端对着胸膛;而“男孩站在大炮上,他的手臂快和炮管一样长了∕广角镜头的好处∕就是可以适当地夸张前景∕把背景推得很远∕你吐了口香烟,笑着说∕我们的聊天不就是生活的的前景吗?”在看图片的随意交谈之中,那些日常生活当中的事物,都和武器、死亡联系在一起,强烈的反差,无言的静物,却有着诸多的内涵,既回忆了战争,有预示着未来,而诗尾的发问,亦发人深省,这些清晰意象的本身,透过眼睛直抵心灵,胜过千言万语。
  同样是对战争的回忆,《在克拉科夫》一诗,写得亦轻松、随意,是人们忘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残酷的屠杀,还是表达和平时期人们的逍遥自在、若无其事?这首诗的注释与该诗是有机的整体,如此强烈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不搭界,却给人更为深刻的印象。诗不写纳粹的屠杀,亦不写墓地的悲凉,以轻松衬托沉重,以城市的完整衬托生命的消失,以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视觉、听觉和味觉,与再也无知觉的三百万灵魂的背景叠印在一起,这种旁逸侧出,不拘泥于事件本身的写作方式,是对诗有深入理解,对心灵更有穿透力的写作。
  不必一一列举了,诗人的这一批作品表明,刘海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特征,这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有别于他人独树一帜的创造。因为所有诗的创新,都只能是语言上的实验和变化,但最终,大抵都回到普通、朴素的语言上来。刘海星这些作品,是朴素的、真挚的,或者说是以真实、真诚作为诗的根基,以日常的陈述以及简要的对话和描述,并将历史与生活现实自然地聚合于一体,表达的却是发现、感悟,是艺术的本质之核心;不是那种人云亦云、故作深沉,囿于事物本身的随波逐流的写作,而是那种看似轻描淡写,却像呼吸一样轻松自然,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性的直接、坦率的写作,他的诗是形式感明晰,又颇有意味的作品。
  面对这样的诗作,我们有信心对诗人寄予厚望。
  
                      2013年9月3日
                      写于北京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时间停不下来》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时间停不下来》     刘海星  2014-04-14
《梦想的诞生》     刘海星  2014-04-14


Copyright© copy;  2004-2014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