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诗歌万里行 >> 走进湖州 >>

老墨题画


作者:老墨  来源:本站  责编:周占林  日期:12-06-08 20:08:51  点击:


  画家简介:

  刘咏阁 1958年生于北京,就职于对外经济经贸大学艺术教研室,任高级工艺美术师,在校担任外国留学生中国画等课程。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北京远比现在冷清,大批的艺术家还未漂流到这座城市。
  但少年的刘咏阁在这里却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
  八岁起投师吴昌硕弟子廖同先生门下,修习诗文、书画、篆刻,后师从工艺美术大师李新民,还随年轻的龙瑞学西画。
  那时,他显露出绘画天赋和自信。
  20岁后他又拜师梁树年先生,并有幸亲聆蒋兆和、李苦禅等名家的教诲。
  在刘咏阁的画作中,有一部分属传统写意水墨,如没骨花鸟,浅绛山水,泼墨人物小品,
  皆兴之所至,
  或放逸或清雅;信笔题写诗句,颇见功力。
  这类作品分布于他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在笔墨语汇中,可见青藤、八大的影子,也可见他所从之师对他的深厚影响。
  刘咏阁认为“艺术创作是自由精神状态下的信步、漫游”,特定的语言是不同心境下的自然选择。
  他从不把自己限制在一种固定的表现程式中,在纯语言形式的重复实验中,将笔墨技法仅作为艺术手段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
  这来源于他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是在精神层面上对灵性的抒写。
  在当今喧嚣的艺术现代化进程中,不回避传统,更需要智慧和勇气,这表明他孤傲不随时尚的一面,
  也表达他无法舍弃的古典情结。
  他的山水创作浑厚而具幽情远思之境,以兰、竹、梅、荷意寓高洁绝尘之气,这些反映民族精神的东西沉淀在他的心灵深处。
  刘咏阁对“笔墨当随时代”理解较为深刻,因为正当他踏上以艺术为职业的道路时,
  适逢中国变革的年代。
  中国的当代艺术也开始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期。
  如果新时期美术以1978年前后算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拾起现代主义话语,到九十年代后现代的进入,
  到二十一世纪呈现多元发展、
  杂语共生的局面,刘咏阁以他敏锐多思、丰饶博实的艺术实践,
  正好见证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他创作于1980年的《青春之歌》,以富于韵律的墨线、浓重的墨块、跳动的墨点,
  组成一首清新明丽的恋曲。
  此时,正值美术界关于绘画的形式美的讨论,难怪此画被人说成有几分像吴冠中的作品,尽管当时身在军营的他并未见过吴冠中这类作品。
  这只是他的艺术变奏曲的开端。
  以他的水墨作品而言,从传统写意到写实主义、到表现主义、到抽象主义,他无不涉猎。
  在这种学习、借鉴中,他总是勇敢地游向前,无畏而执著。
  刘咏阁面对多样性选择和诸多美术思潮的冲击,也没被动地吸收和掺杂,而是主动和独立地面对并加以选择。
  从他的画中,可看到中西艺术语言的融合,对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借鉴,以及将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的渗透等。
  这些丰富的语汇的形成是基于他中西绘画的传统功底,对众多艺术门类的广泛兴趣,以及个人的聪慧、
  勤奋和胆量。
  除绘画外,他也从事书法、篆刻、摄影、工艺美术、现代设计等创作,这些只是无心插柳,但艺术的共通性为他提供了别具意味的启示和灵感。
  马是他反复表现的主题,该主题本身就带有狂放不羁的张力。
  以草书入画,或彩与墨相互撞击,构成大动势,在永不停息的追逐中,显出力度、强悍与霸气。
  有的吸取汉画像砖的特点,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和色彩感,或与书法表现相结合,富有装饰意味而不失豪放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衣惠春题画

 下一篇:黄亚洲题签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