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驻站名家 >> 随 笔 集 >> 洪烛 >>

诗的火种


作者:洪烛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05-25 20:30:07  点击:


 

       去新疆采风,终于有可能看见世界的原貌,看见冰川、雪山、沙漠、戈壁、草原、盆地、丘陵、内陆河、湖泊、峡谷……看见可以构筑起远古记忆的几乎所有元素。视觉上的收获,反而使我的心倍感空虚与荒凉。当然,我还看见了人,看见游牧民族的后裔、屯垦者、坐贾行商、观光客,与这些真实的幻景同在。我还是觉得缺少点什么。某日晚间投宿轮台县,住在都护府迎宾馆(原先的县政府招待所),点烟时随手拿起搁在桌上的宾馆特制的火柴,竟心弦一颤。火柴盒上印有一幅古色古香的边塞山水画,以及两句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还题写着原作者陆游的名字。实在想不到,在边疆的野岭荒郊,能够邂逅一位古代大诗人的影子。我不得不震惊于诗歌的力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神奇力量:继刻在竹简上、写在宣纸上、配乐朗诵、印成诗传单或结集出版之后,到了二十一世纪,居然还能以旅游饭店的火柴盒作为传播的载体。作为一个现代诗人,我既为陆游感到骄傲,又为诗人这一伟大的集体感到骄傲。

       轮台是自汉代开设的西域都护府之所在。不知唐朝的那些边塞诗人,有哪几位在轮台驻扎过?这个地名,倒是经常出现在岑参的诗篇中。譬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尤其那首《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简直使我下意识地想把头探出今晚投宿的都护府迎宾馆窗口看一看,是否依旧保留着盛唐的星空与夜景。轮台作为西域的象征,成了古代诗人的一个另类的梦乡。宋代也苦于边患,豪放派的边塞诗仍举足轻重,不知陆游是否来过轮台?但轮台确实已进入他的诗中。或者说,他的诗、他的名字,经历了长途跋涉,于八百多年后,终于抵达了梦寐以求的轮台,出现在县宾馆的火柴盒上,出现在我这个新时代的行吟诗人眼前。陆游梦见过轮台,而轮台,于八百多年后,依然在梦着陆游——今夜,它甚至把这个有关陆游的梦托付给我了。我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理解:陆游,托梦给我了;通过他的诗,托梦给我。

       这一根火柴,或者说陆游的两句诗,点燃了我的思想。新疆的旅行,不仅是空间上的而且变成时间上的,我进入时空倒流的隧道。回到边塞诗中的西域,回到铁马冰河的唐宋,回到诗人们的黄金时代。藏匿在我麻木、疲倦的身体里的灵魂,终于醒来了。我不仅是一位走马观花的旅人,更是一位惊心动魄的诗人。当然,诗人本身就是乐于探索时空更深层秘密的旅人。不断开拓着自己精神上的疆域。

       诗是最古老的互联网,一张形而上的蛛网,覆盖每一个时代,覆盖记忆,也覆盖未来。即使祖国版图的边边角角,也有诗的存在。陆游写那两句诗时,绝对想像不出,它会印在轮台县宾馆的火柴盒上,并且被我读到(他哪知道我是谁呀),还将被更多身份不明的读者记住;他绝对想像不出,自己会因为这两句诗,成为轮台的“形象代言人”——他用诗给轮台做广告了……这本身,就是诗之外的诗意,更大的诗意(诗可以创造无限的诗意)。这本身,就大大超越了任何诗人的想像力。可见生活才是最伟大的诗人,具有超人的想像力与惊人的创造力。

       我与其是感叹诗歌的力量,莫如是感叹生活的力量:诗意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活的诗意,使我们诗意地生活。可以说是生活中的诗意,感化、促使我成为一个诗人。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就等于唤醒自己——至少,是唤醒另一个自己。诗人创造着诗,而生活,也以更大的才情,不断地塑造着诗人。用诗意去激发他的灵感。

       离开轮台县的都护府迎宾馆,我特意把那盒没用完的火柴(包括陆游的名字,陆游的一个梦),捎在行囊里。觉得自己小心翼翼揣着的,是诗的火种。

 

 


上一篇:拆散的笔记本

 下一篇:眼睛的盛宴
  相关链接
整夜里想的都是你那张脸啊(组诗)     洪烛  2009-02-20
雕刻自己     洪烛  2008-11-25
祥云浮雕     洪烛  2008-11-25
唐诗引路,寻找李白(长诗)(上)     洪烛  2008-01-06
洪烛随想录:一个人的史诗     洪烛  2007-11-13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