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这一旷世奇迹。
非常感谢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顾作义副部长。因为这些年创作策划长诗《共和国之恋》、大型多媒体交响音诗《孙中山》等重点文化项目获得成功的缘故,今年2月份,顾作义同志建议并委托我创作一部大型舞台作品《海上丝路》的台本。这正合我的想法,我也正在考虑今年的创作计划。
近二十年来,我与海上丝路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缘份颇深的。最早是在1992年我在珠海市平沙区挂职的时候,与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了一次珠江文化研讨会,这是我首次正式接触海上丝路。1999年初,我到珠海市香洲区担任区委书记,开始更多地接触海上丝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在自己的名片上就有了这样两句话:“香洲——100年前,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只是香洲后来先后改为珠海和香山。我根据这两句话写了一篇散文《走进百年珠海》发表在《南方日报》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04年,我调中山市工作,与海上丝路的联系就更多了。2006年7月18日,瑞士的“哥德堡号”仿制船首航番禺,我在南方日报发表了诗歌《261年的爱情》,回忆了哥德堡号与中国、与海上丝路的历史情缘。然而,这些联系,以及我个人对海上丝路的了解和认知还是十分零碎的,更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要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自觉距离还很远。
于是,今年2月底,我购买了十多本有关丝绸之路的著作,开始着手创作的准备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快速的浏览阅读和初步思考,于3月8日草拟了一个简略的提纲,但因为刚刚到市政协新任主席,工作千头万绪,所以一直没有集中的时间开始正式的创作。恰好4月份全国政协和省政协发来通知,说今年6月和8月在青岛和北戴河各有一个为期半个月的政协主席培训班。我不假思索地报名并选择了北戴河,一是争取这个机会尽快学习掌握政协业务,二是借机搞创作。由于一直工作忙,接到正式通知后没有很多的时间考虑培训班的事情,6月26日到达培训点住下后,才想起秦皇岛是2231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的夏天,秦始皇入海求仙、派徐福带领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这正是海上丝路最早的起肇点!此时也正是盛夏。这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真是不可思议!
遥望着浩浩渺渺的渤海,头枕着北戴河动听的海涛,五千年中华文明一页页在胸中激荡,五大洲异域风情一幅幅在眼前演绎,三千年丝路浪涛一波波在笔下翻滚,半个月来,边学习、边记要,边思考、边写作,8天时间通读了十多部有关海上丝路的专著,确定了详细的写作提纲,确定了创作的原则。7月5日凌晨,开始进入正式创作,一发而不可收。7月8日,当第一缕晨曦照进我的窗台的时候,《海上丝路》初稿成功面世。这离21012年7月11日中国航海日仅仅三天时间。从3月8日初步提纲拟出,到今天刚好整整4个月的时间。更有意义的是,7月8日恰好是妻子的生日,这是献给她最好的生日礼物了。诗稿从洪荒远古、三皇五帝,到海陆丝路两路并发、环绕世界,再到改革开放、走向蔚蓝,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全篇加上序和尾声,一共十八个章节,500余行。
感恩海上丝路,感恩秦皇岛!
三、写一部属于广东、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作品。
根据已有的舞台作品的情况,经过思考分析,我在创作《海上丝路》时制定并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总的原则是:
这应该是国内外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海上丝路史诗。
这应该是一部属于广东的、中国的、全世界的史诗。
(二)具体原则是:
1、“大丝路”概念:从陆地丝路到海上丝路;从起源到今天、以至明天;大处入手、细节串联,时与 |